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09年07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山告慰小平
倪文华/李学军
  (上接第一版)

  创造“黄山旅游模式”

  这是一份来自黄山风景区的数据:自黄山正式对外开放后,国内外游人以平均14.41%的速度逐年递增,到2008年已达220万人次,比1979年的10多万人次增长了22倍多。“十五”期间,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4万人次,比“九五”期间增长33.6%。

  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拥有两处世界遗产地,遗产保护中所承载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如何破解保护与开发的难题?一项在国内具有创举意义的“景点轮休”制度在黄山风景区应运而生。封闭始信峰、封闭天都峰、封闭莲花峰……轮休带来的效果积极而明显:黄山热点景点经过休养生息后,微生物丰富,动物种类增多、活动频繁,植物生长茂盛。黄山的森林覆盖率也由上世纪70年代的56%提升到83.4%,植被覆盖率达到93.6%。景区空气质量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等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制定的I级标准。

  给重要景区景点安排“法定假”,逐渐被国内一些旅游景区借鉴,目前已有多家风景区先后效仿、推广。

  黄山作为一个以旅游为带动的地级市,发展没有现成的路,只有摸着石头过河。黄山牢记小平谈话,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探索出了具有黄山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黄山旅游模式。

  1986年,黟县西递村村民利用农闲的时间把几个祠堂清理了一番,并在村头搭了个小棚,挂起了“西递旅游接待点”的牌子,历代种田养蚕的西递人开始了发展“旅游”的第一步,开启了安徽农民办旅游的先河。

  1996年,黄山率先在国内探索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完整包装上市,成为全国第一支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概念股,实现中国旅游业资产运营到资本运营的“突破”。

  2000年,在明确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前提下,中坤集团获得黟县宏村世界遗产地旅游经营权;黄山风景区托管歙县棠樾牌坊群。之后,祁门牯牛降等风景区又陆续进行了经营权转让。经营权的转让,让黄山在“借脑、借力、借资”上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借脑”,让世世代代居住在黄山大地上的农民大开眼界,“跳出了黄山”。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黄山成功破解了始终困扰发展的难题:“开山与养山”、“古民居的拆与建”等等,正是有了旅游这个支点,黄山的开发与保护才真正找到了平衡点。30年来,黄山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25倍;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成为生态优质、环境优美的人间福地。

  内部经营整合的同时,黄山不断寻求与外部的合作。积极参与并发起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共同打造“上海名城—杭州名湖—黄山名山”黄金国际旅游线;与浙江金华、江西景德镇、福建南平等四省九市共同签署《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旅游合作与发展行动纲要协议书》;与福建武夷山、云南大理等12个城市联手打造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跨区域旅游合作带“徐霞客旅游带”;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市旅行社组成了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中华友联体”;与江西婺源等地结成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建设皖南生态文化保护区;与合肥、池州等5市共同签署了《合铜黄高速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宣言》;与池州、宣城共同打造“两山一湖”无障碍旅游区。同时,与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签订了涉及多领域的“战略合作意向书”,与中国四大龙头旅游企业的国旅、中旅、中青旅及北京港中旅等四大总社签订合作协议,以市场共建、产品互补、客源互送的方式,全力拓展入境客源市场。

  黄山因旅游而改变,旅游因黄山更加精彩。

  力争早日实现全国最富

  黄山南大门脚下有一个翡翠新村,共有居民69户218人。改革开放前,这里的人们以林茶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借势黄山旅游发展,他们大胆提出了“农民办旅游,开发翡翠谷”。村民们自发把承包到户的山场作股,自觉封山育林,并在悬崖峭壁间建成了3公里的观景山路,开拓了石破天惊的创举。二十余年弹指一挥间,这里由过去默默无闻的“大坞”一跃成为“翡翠谷”、“情人谷”,成为旅游观光省级商标,进而成为国家4A级景区,跻身全国知名旅游品牌。2008年景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1万人次,门票收入16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7万元。

  如果说翡翠谷是靠山谷致富,那么太平湖畔的叶有全则是靠湖面发财。现年63岁的老叶家住黄山区龙门乡入翠村,他从创办太平湖上第一家农家乐水上餐厅起步,现在的产业已集游船、餐馆、旅店、水产养殖于一体,拥有资产近千万元。

  景区景点能致富,依托物产开发旅游商品同样能赚钱。黟县连续举办七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和展示会,营造全社会参与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并通过“政府引导、龙头示范、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的深度结合,截至目前,全县已有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个体私营旅游商品作坊达150多家,旅游商品经营店铺、摊点达700多家,年营业额近5000万元,形成了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四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生产体系,昔日的“泥腿子”洗脚上岸做起了生意,村姑们解下围裙当起了讲解员……黄山市蓬勃兴起的乡村旅游,使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享受到了快乐创业的情趣和高品质的生活。2008年,全市有105个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20万人次,占接待总量的56.62%;乡村旅游总收入41亿元,占总收入的29.09%。西递、宏村的群众每年仅旅游分红人均就达几千元,还可享受养老、上学等优惠补贴。

  翡翠新村、叶有全是黄山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60元,是1979年的49.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1元,是1996年的2.8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344元,高出全省水平46.6%。

  致力于共同富裕,力争早日实现“全国最富”目标。牢记一代伟人嘱托,处在厚积薄发、加速崛起新阶段的黄山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质、物产丰厚、区位优越、品牌响亮这“六张王牌”的叠加效应,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大力弘扬“迎客松”的开放精神、“徽骆驼”的吃苦精神、“徽州人”的和合精神、“古徽商”的诚信精神,组织实施“十大工程”,积极构建“四大体系”,全力抓好“山”、“江”、“湖”、“路”、“园”、“城”、“街”、“点”、“村”、“茶”这“十大节点”,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文化繁荣先行区、平安和谐优秀区”。

  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伟人的殷切期望一定会变成最美好的现实。

  倪文华  李学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文学副刊
   第04版:纪念特刊
   第05版:纪念特刊
   第06版:纪念特刊
   第08版:纪念特刊
   第09版:纪念特刊
   第10版:纪念特刊
   第11版:纪念特刊
   第12版:纪念特刊
   第13版:纪念特刊
   第14版:纪念特刊
   第16版:
为了小平同志的嘱托
图片新闻(图片)
扮靓城市 喜迎嘉宾
古城新妆 展示徽风
“黄山”舰成功解救两艘遭遇海盗袭击的外国商船
黄山告慰小平
胡永芳 “细化”服务
许茜 “五心”服务
遗失声明
注销公告
热烈祝贺黄山熙典商账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延安路分部盛装开业
黄山日报综合新闻02黄山告慰小平 2009-07-15 2 2009年07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