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09年07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科学发展中建设现代旅游城市
  □王福宏

  走特色化、差异化之路,是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安徽省黄山市的特色和优势是山水秀美、文化灿烂,生态良好、物产丰饶,区位优越、品牌响亮。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就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如今,黄山市正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旅游是支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黄山市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多年来,黄山市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推动旅游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转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黄山市三次产业结构由62.3:21.4:16.3调整到13.7:39.5:46.8,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税收已占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目前,黄山市全力加快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积极推动由景区带动型向景区、城市双带动型转变,由单纯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转变,由旅游、文化、生态相对独立型向“三位一体”融合型转变,由偏重资源供给型向资源、市场结合型转变,由徽文化单一型向徽文化与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海派文化”叠加联动型转变,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体系、提升素质、提高效益、做响品牌,增加黄山旅游产业的多样性、附加值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

  文化是灵魂。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这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至今仍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鲜活地存在于黄山市境内青山绿水间和乡风民俗中。黄山市坚持把提升徽文化“软实力”当作硬任务来抓,着力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结合。以实施国家级“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中法合作“徽州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为契机,大力保护和弘扬徽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产品,为旅游发展注入生机。目前,依托徽文化元素开发的景区景点达80%以上,其中4A级以上景区超过10个。中外游客来到这里,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生态是命脉。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77.4%。为了呵护这片青山绿水,黄山市在发展中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努力破解工业、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矛盾。在工业发展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产业集聚和节能减排,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有污染的项目坚决不上;在旅游业发展上,始终贯彻“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黄山风景区“景点封闭轮休”开创了我国景区资源保护新模式,并被世界旅游组织确立为中国第一个“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通过努力,境内主要河流湖泊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民生是根本。黄山市76%的人口在农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也在农村。黄山市把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作为城乡统筹发展和落实富民政策的“牛鼻子”来抓、作为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的最佳结合点来推进,在环黄山、沿新安江和其他重点景区周边逐步建成一批具有黄山特色、徽州风情、现代气息的乡村旅游示范点。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各级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并带动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明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有力推动了茶叶、果蔬等名优农产品和旅游工艺纪念品的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民致富。目前,黄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广大农村呈现一派和谐发展的生动景象。

  (原载7月14日《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文学副刊
   第04版:纪念特刊
   第05版:纪念特刊
   第06版:纪念特刊
   第08版:纪念特刊
   第09版:纪念特刊
   第10版:纪念特刊
   第11版:纪念特刊
   第12版:纪念特刊
   第13版:纪念特刊
   第14版:纪念特刊
   第16版:
图片新闻
第13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今日开幕
许茜 “五心”服务
在科学发展中建设现代旅游城市
小平同志在黄山
黄山告慰小平
王福宏会见吴征
陈强接受央视体育频道采访
胡永芳 “细化”服务
温馨提示
报头
黄山日报一版要闻01在科学发展中建设现代旅游城市 2009-07-15 2 2009年07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