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09年07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外名人赞黄山
1990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考察官员桑塞尔博士来考察黄山认为:“在我看过的山中,这是最特殊的、最绝妙的,再好没有了”,“中国有时是难以理解的,在瑞士看黄山(指录象和照片)也是难以理解的,这一次看黄山,使我开了眼界,达到了考察的Q的”。
2006年 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考察黄山,对黄山保护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人民为维扩这块世界遗产地所付出的努力令我们惊叹”。
1996年9月,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络斯特先生来考察黄山后认为:“黄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最独特、最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自然遗产,毫无疑问,在所见过的世界遗产中,黄山是最杰出。黄山——中国的名片,我为她骄傲”。
  吉姆·桑塞尔博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世界遗产高级考察专员。1990年5月17日,在黄山风景区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吉姆?桑塞尔博士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委派,来黄山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向于6月中旬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局务例会汇报,提出评审意见。

  吉姆·桑塞尔博士是一位独具经验的权威和专家,在考察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或远眺,或近看,或询问,或频频拍照,在考察中,吉姆?桑塞尔博士从地质地貌、断层峡谷,到动植物物种等,不断提问,时而发出“太美了”的赞叹。在石笋矼,他说,“这一带物种很多,很好,这样的山岳风光是罕见的。”他站在团结松旁远眺飞来石,看到松与石远近相映,赞叹道:“多美的松,多美的一幅画。”在白云景区的步仙桥上,他被这里的奇景所陶醉,赞赏地说:“周围景色绝妙,这条路和桥、洞都设计得很好,施工也很好。”“修路不破坏地貌,不破坏植被,又增加了景色,很好。”“我所见到的山中,黄山是最特殊的。”时过中午,大家在步仙桥头野餐,唯吉姆?桑塞尔博士丢下点心,趴在石头上不断拍照,随后竟躺在石头上,以帽盖脸,静静地品味和感悟黄山的美丽和神奇,长达20分钟——他真的在黄山的美景中陶醉了!下午到玉屏楼,对在此迎接他的李学诗主任说:“我刚刚走过的路,对任何一个地方来说,都是最好的。”在迎客松前,他主动和项目申报人员一起照相,与环卫工人合影。晚宴时,他频频举杯“为黄山干杯!”

  桑塞尔博士在黄山经过了3天的实地考察,又看了补充材料,解决了他原来的疑问,在小结会上,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对一个西方人来说,中国有时候是很难理解的,当我在瑞士家中看黄山(指申报材料)时,我也是很难理解的,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我深信黄山确实是世界上最突出的风景区之一,我一定向12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全委会推荐,以作出决定。我已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写过145个推荐报告,只有一项末通过。有关黄山的内容,已经很充实,所有材料都很有说服力,我算真的了解黄山了。”

  桑塞尔博士回到巴黎后,很快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写出了考察报告,对黄山进行了技术评价和正式提名推荐。他在报告中写道:“中国有20多个具有东方特色的森林、名山、自然区、保护区,黄山就是其中之一……其自然景色无与伦比。”“黄山居中国艺术、文化、环境遗产的中心,优美的自然景区,以中国古代艺术、文字、建筑及历史上64座庙宇所装饰润色,显得格外高崇。”“黄山的自然美和自然文化世上罕见,应增列为世界遗产之内。”

  冯·德罗斯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世界遗产中心主任。1996年6月,冯·德罗斯特在考察了黄山风景区以后,翘起大拇指说:“黄山——中国的名片,我为她骄傲!”

  2004年7月7日,冯·德罗斯特再次考察黄山,冯·德罗斯特先生说:黄山的美无与伦比,独一无二。我们对黄山在申报遗产成功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关注,事实证明,黄山的保护管理工作是一流的,比以前更加出色,尤其是对生态的保护、污水和垃圾的处理有独到的经验,黄山的管理经验是值得其它遗产地学习和借鉴的。冯·德罗斯特先生对西海大峡谷的开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西海大峡谷的开发非常艰难,但开发得非常美丽,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一篇杰作。

  莫洛伊 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国际自然联盟保护专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9届大会决议,每隔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对世界遗产地进行监测评估。1998年9月6日至9日,莫洛伊率专家组专门来山对黄山双遗产进行了监测评估。

  通过考察,莫洛伊与专家们对黄山的保护管理等方面给予如下评价:

  ——黄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山,环境保护与管理堪称一流,景区的道路清理、卫生设施、防火意识、名松保护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精心和为保护付出的努力;

  ——自然风景区,尤其象黄山这样美不胜收的风景区,只要严格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具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能力,就应该予以科学地开发利用,使其服务于黄山,造福于社会;

  ——黄山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全人类的课题面前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国内遗产地作了表率和示范。黄山的依法保护与管理工作做得富有成效,8年以来,游客每年以10%的幅度递增,森林覆盖率由8年前的56%增至87%。

  ——黄山对短尾猴的科研项目开发很成功,既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又融洽了景区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增强了周边居民的保护意识,还让他们从中受益,同时又增添了一处生态旅游新景点,这种作法实为风景区借鉴的范例。

  ——黄山拥有的各方面人才出色,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同时又是某些专业上的高级工程师,没有人才因素,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不可能达到如此水平。

  1999年3月,黄山管委会收到了国家建设部发来的《关于转发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的通知》,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决议中对黄山风景区给予了高度评价,决议中这样写道:

  ——黄山是一个杰出的风景区;

  ——黄山在管理及旅游方面均堪称模范;

  ——黄山最杰出的管理特色是质量极好的道路网,在这方面,黄山可以作为东亚地区将旅游设施和谐地融入自然景观的示范;

  ——黄山风景区清楚地了解他们对世界遗产公约所承担的责任……;

  ——黄山风景区是所考察的5个世界遗产景区中唯一的一个编入标准(IV)项内者,这个景区能够作为有突出世界价值的景区,完全适合编入修订后的标准(I)项内。

  奥 吉 瑞士前联邦主席。2002年7月27日,奥吉先生在中国黄山与瑞士少女峰结为姐妹山签字仪式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是来自大山的,我是山的儿子,今天能够身处在美丽的黄山怀抱中参加这样一个签字仪式非常高兴。黄山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新鲜的空气,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清纯的水源,我会把这美丽的画面存入心中带回瑞士。如天堂一般的中国黄山与瑞士少女峰结为姐妹山令我非常地自豪。我在这里也真诚地欢迎中国人民,欢迎安徽人民和黄山人民到我们瑞士的天堂——少女峰去旅游观光。

  农德孟 越共中央总书记。2003年4月9—10日,农德孟一行49人对黄山进行了考察后由衷地感叹: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地方。他欣然为景区留言:“我们真诚地感谢各位同志之热情接待,我们非常高兴地参观黄山旅游风景区,奇伟的天然胜景已给我们每个人留下永不遗忘的纪念……” 

  伊德和库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2003年12月6—7日,伊德博士和库姆教授在中国地质专家的陪同下对黄山风景区申报世界地质质进行了实地考察。伊德博士登上黄山后惊叹:“我登上了莲花峰,发现了地球上的天堂。”库姆教授欣然写下:“黄山之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亚诺斯克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长。2004年7月4日,亚诺斯克博士参加黄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后上山考察游览,被黄山美景深深陶醉,感慨地说:在欧洲时看了一些有关介绍黄山的宣传品,有些担忧人工设施的不断建设会影响地质环境的优化和地质生态的营养。而身临其境后感性认识却发生了质的变化,黄山道路设施的开发建设,是游客更好地欣赏美景感悟黄山的惟一途径,而且较完美地与自然风光融合在一起,并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风貌。

  科菲·安南 联合国秘书长。2006年5月20日-21日,科菲·安南夫妇一行兴致勃勃地考察了黄山风景区。

  安南一行考察黄山始信峰时,正好看到黄山的环卫放绳工在探海松附近放绳到悬崖下捡拾垃圾,安地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正因为有他们辛勤的劳动,黄山才能这么干净、这么美丽。”

  随行人员向安南介绍了黄山在保护管理方面的许多做法,比如黄山对松树细致入微的保护措施,给路旁的松树穿上竹衣;比如黄山的生态厕所;黄山风景区从八十年代起对游人活动较多的主要景区景点采取封闭轮休;对影响黄山生态及植物生长特别是黄山松生长的物品进行禁售等。安南听了频频点头,夸赞说:“好点子,好点子,很多风景名胜区都应该学学黄山的成功做法。”

  安南为黄山题词:“黄山之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娜内(安南的妻子)和我一定还会再来”。在北海宾馆,他又再次为北海宾馆题字:“娜内和我在北海宾馆住得很舒适,我们下次还会再来。”

  他对黄山的管理工作十分肯定:“中国人民维护这块世界遗产地所付出的努力令我们惊叹!”  戴耕玖 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文学副刊
   第04版:纪念特刊
   第05版:纪念特刊
   第06版:纪念特刊
   第08版:纪念特刊
   第09版:纪念特刊
   第10版:纪念特刊
   第11版:纪念特刊
   第12版:纪念特刊
   第13版:纪念特刊
   第14版:纪念特刊
   第16版:
黄山——地球的天堂
国外名人赞黄山
国内名人赞黄山
黄山日报纪念特刊14国外名人赞黄山 2009-07-15 2 2009年07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