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当重视书法产品题款和质量
  □ 屯溪 邵竟源

  书法是中华国粹,其产品质量与题款设置和题款内容等密切相关。书法产品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达到一定功能而生产的。常见的需求有:欣赏、宣传、装饰和收藏等,这些都是由产品的内容(写什么)和形式(怎么写)相结合产生的功能来提供和满足的。其中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正文(书面语、主体),二是题款(款识,产品标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文和题款的内容又往往取自其它公共资源中的文化产品,如正文内容有文章、诗词、格言和警句等,字数篇幅不限,少的一字,多可超万字;题款内容有书者名号、书写时间(纪年)、正文标题和作者姓名等,一般根据需要或正文长短来决定,少的仅一个名号(穷款)。通常把名号、纪年和标题称为题款“三有”,其内容能向社会提供必要信息,方便时人后人等的识读和研究,否则便会造成困惑。

  早期的书法产品(甲骨文等)正文前后并无题款,如著名的晋“永和帖”(《兰亭序》原创)没有题款,按现代话说,就是件无创作时间、作者名号、正文标题的“三无”产品。所幸该文篇首记叙有时间、地点等,在唐初被追认为“东晋(353)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创作”,标题亦是后人所加。导致现代还有关于该件产品到底是否王羲之原创的笔墨讨论,留下一段无奈的趣谈。因此说,题款可以凸显产品的完整性,增加史学、美学和文学等价值,甚至比正文还重要,不可轻视和缺失。随着时间推移,文明进步,在汉代初现题款端倪,《西狭颂》始有纪年“汉建宁四年”。南北朝以后“书家都已经有了在几乎所有的书迹(包括碑版)上署名的意识”(《书法五千年》何学森)。

  书法产品正文前后出现题款,从“三无”到“三有”并趋于完善是和书法艺术发展进程相关的。萌芽在汉,完成在唐,完善定型在宋。此后历经元、明、清和民国,直至现代,“三有”仍是题款的主体内容,这是主流主线。例证如下:汉《西狭颂》崖刻,“汉建宁四年”(171);三国(吴)《天发神谶碑》“天玺元年”(276);北魏《郑文公碑》“永平四年,岁在辛卯”(511);唐卷首“九成宫醴泉铭、魏征撰、贞观六年”(631),卷末“欧阳询书”;宋卷首“千字文”,卷末“崇宁甲申岁”(1104),赵佶书;卷首“千字文”,卷末“绍兴二十三年(1153)岁次癸西”赵构书;元卷首“洛神赋并序”,卷末“大德四年(1300)、子昂”;明卷首“洛神赋十叁行补”,卷末“崇桢元年(1628)、其昌临”;清卷末“汉西岳华山庙碑、雍正甲寅(1734)、金司农手识”;民国“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岁次丁亥”《寿序》沈尹默书;现代卷首“长征诗”,卷末“毛泽东一九六二年”等。

  追溯历史,由于唐初李世民对兰亭序等书法产品的喜好、重视,并组织考证、认定《兰亭序》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解决了此前200多年留下的难题,更是启发促成时人对书法产品“三有”的关注和建设。至少在距今1380多年前,就建立健全书法产品题款“三有”,见《九成宫醴泉铭》。唐代还有卷首“草书千字文怀素字藏真书”,卷末“贞元十五年(799)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等。这些是很了不起的创举和成果,是产品标识建设上的里程碑,对完善书法产品质量功能意义非凡。

  建立健全题款“三有”是一大进步,有助于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功能。“题款必须涉及文字内容。如果内容不好,行款、书法写得再好,还是无补于过,内容总是主要的”(《中国画的构图》王伯敏)。现将古代书法产品题款中纪年内容的健康性比较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传统不都是健康的”(陆俨少),表中年名凡能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查到对应公元年份者,评为“健康”。第四行二列“崇宁”后未注年数,强化了干支法的作用,此是宋代的一种变革。第五行文征明独用干支法,能找出多个公元年份,不符纪年唯一性,内容和所需功能脱节,评为“不健康”,亦是不值得今人效仿的。

  书法产品是由书者对其它资源的利用通过书写而形成,此类资源来自社会其它产品,具有可选择性,它们的质量直接影响书法产品质量。从题款纪年文字内容来说,目前有公元法、干支(农历)法两种产品供选用,能够形成三种用法:①独用公元法;②独用干支法;③公元加干支并用法。公元法属法定纪年,是引进的国外先进文化产品,体系完整,纪年功能健全,与二十四节气对应性强等。干支法属传统纪年,是中华先祖创造、循环应用的一件文化产品、古文明的奇葩,已深入中国民俗民心。它以六十个年名来记录千年百岁,未成体系,纪年功能缺陷,不能独用,否则会造成年名混乱。如大量书法作品题款中独用误导“癸巳”、“甲午”一类纪年,年名全重复,令人困惑。当前男女老幼书者抱团陷误区,长此下去,遗患无穷,凸显纪年文化和纪年功能的缺失(见上表);公元加干支并用法,如“2014、甲午”年之类,看似公元干支相媲美,满足时人纪年需求,实是两法并列,一优一次,干支的纪年功能相形见绌,美中不足,令人难堪。探根究源:中国缺乏一套自创的科学适用的纪年产品供社会民生多样性应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干支法创新完善,消除年名重复现象,建立起科学自主、独立适用的中华纪年体系(详见《干支的继承创新和实用探讨》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7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专版
   第03版:文化
   第04版:广告
应当重视书法产品题款和质量
徽州茶人小传:吴自牧
一颗有爱的心
汉字的碎片(之三)
杀猪
休宁岭脚村:驴友的天堂
本版责任编辑
黄山日报文化03应当重视书法产品题款和质量 2015-01-30 2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