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万家灯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坦往事(下)

   吴华清

  父亲勤学,更重教育。无论经济多么拮据,他总是想方设法把学费筹齐,绝不让孩子们因交不足学费而难堪,更不会出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1979年,二哥考取辽宁财经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制度后全乡首个大学生时,家中经济依然很吃紧。二哥上大学虽省吃俭用,可一学期也需200元,虽不算巨款,但对我家来说却不堪重负,只有另辟增收路径。为此,父亲带了一批人到国营仙寓山林场承包幼林抚育,做了两个月,末了把账一算,一个大劳力起早摸黑一天只挣两元钱,还要受林场管理人员的气,不合算,遂操起爹爹当年的老本行——烧木炭卖。其时,闪里供销社的糕饼生意非常火爆,对木炭的需求量较大,四点五元一百斤。一座大点的木炭窑如果火候掌握得好,一窑能出千把斤炭,能卖四五十元,四五窑炭就有两百元进账,比较稳,且家中大小孩子都可帮忙驮柴,省去不少开支。木炭出窑后,先用麻袋装好挑到山脚下,再用板车拉到闪里出售。这木炭一卖就是好多年,可以说,父亲四十五岁至五十岁的几年中,迫于经济压力,在闪里街抑或在世人面前,是以“卖炭翁”面目出现的。

  九妹将近九岁上学的,读书聪明,考取了中专,几年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十弟没负家人心,高考成绩是全县文科第一名。

  桐城迁祁至父亲已有七代,素无斯文人,如今吴家却一代出了两个大学生,无疑为父亲在今后的岁月里增加了与人吹嘘的资本。放在几十年前的偏僻山区一家能出两个大学生是很让人羡慕的。有时见父亲与人聊天的嘚瑟劲,私下里难免要劝几句,可心里还是挺理解他的。

  在同时代同环境的人中,父亲可谓多才多艺。除了熟稔各种农事外,还会剃头杀猪,最了不起的是还略懂中医,对跌打损伤、蛇伤、儿科有一定学习,能开各种中药方。尽管我与父亲的兴趣大相径庭,但父亲的爱好却深深地影响了我,比如到市场买猪肉,即便摊主巧舌如簧,也难得忽悠到我,因每逢家中杀年猪,父亲总是叫我打下手,我也非常喜欢体验刮猪毛的乐趣,久而久之,对猪的结构了然于心,一块肉摆在那里,一眼便能辨知为猪身上哪个部位的,所以我基本只买里脊肉或前胛,这两处肉是猪身上的活肉,属猪肉中的上品。

  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原生家庭的烙印,父母是子女人生最重要的老师,其影响是终生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对中医有兴趣的父亲,青少年时我便看了一些中医书籍,“雨过地皮湿”,其中的医学常识让我终生受益。如《黄帝内经》,我也喜欢经常翻翻,虽不能完全看懂,但深为其中理论折服和影响,如该书主张的“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强调“养生、摄生而达到益寿延年”的观点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提醒我在人生旅途中必须努力克制欲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保养身体,用精神食粮滋养身心而不断精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抓好家庭教育,创造或营造让孩子多看书的氛围和环境应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和永恒的主题吧!

  此外,若以长相而论,兄弟七人没一个可和父亲相提并论。年轻时的父亲,是察箬河四大美男之一:身材适中,清秀、俊朗、周正,与之见面,能给人一种如夏之微风拂面、冬之暖阳照身之感。父亲一生明媒正娶了三任妻子:第一任是童养媳,十八岁离异;第二任是一见钟情,奈何缘薄,生一子后病故;第三任就是我的母亲。母亲身高足有一米六五,肤色白皙,姿容秀美,美人一枚,追者众多,奇怪的是没人能入其法眼。按传统观念,母亲是填房,一般不会嫁与我父,令人大惑不解。我曾问母亲:那么多人追求,为什么不嫁?复又问:是父亲长得帅吗?大哥故去后,在跟两侄儿谈心聊到母亲和大哥关系时曾说过“前娘后晚、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之语。我想母亲如先有预知,是断然不可能嫁给父亲的,贤者未得贤名非贤者不贤,是环境使然。所以,母亲晚年不止一次跟我说:百年后,不要把我跟你父葬在一起。母子连心,听到母亲说这样的话,我心情无比沉重:母亲在此家中婚姻是有不少难言之隐,强烈的母爱之情使她只有忍耐与付出。正因母亲无私奉献,才造就了大家庭的繁荣兴旺,才成就了父亲一生爱学习和重教育的英名。犬子曾问我:祖上出过什么人物?我直答:七代以来都是做长工或租山种地的,能出什么人?你奶奶嫁到老吴家后,才出了两个大学生。

  那时候,父亲原指望我读书成才,为家族争得荣光,因我是以全乡第四名的成绩考进初中的。不料,进入初中后却发生了逆转,我竟认不全英语26个字母,到了初二数学也考不及格了,自然与高中无缘,又不肯复读,只得上平里职高。在职校混到毕业证后回到长坦,同父亲一道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故事,由此也成了父亲眼中读书失败的典型,多少年后还在说:是想你念书的,准备你念书的。我智商不高情商尚可,反过来劝父亲: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能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呢?家里能出两个大学生,您应该感到知足。我又说:没念到书,虽然筋骨之劳多点、收入低点,但能够经常陪您聊聊天,让您体验更多的天伦之乐,不也挺好吗?其实我内心是非常尊敬和感谢父亲的。在与领导和同事聊天时总是说:之所以能在村支书位子上连干二十多年,是因为读了职高之故,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如果只上初中的话,那会非常吃力,或许早被淘汰了,其次才是酷爱学习及持身守正的结果。当年父亲说:考不上普高,职高也得上,反正是念书,多少有些用。多少年过去了,证明此言不虚。

  从父亲肯送我上职高看来,父亲颇有远见卓识,是我终生的良师和永远的榜样,有父如此,可谓人生之大幸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专版
   第03版:时事·公告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长三角
   第06版:一周网事·我要说
   第07版:万家灯火
   第08版:影像力
潜口感怀
小巷花开时
长坦往事(下)
大地如歌
亲爱的摘茶凳
黄山日报万家灯火07长坦往事(下) 2022-05-16 2 2022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