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万家灯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潜口感怀

  胡景明 张天天/文 吴青 王超/图

  黄山“九口八十里”,“百山藏于后,众水出其口,故名潜口”。

  记得大白先生曾经写过《潜口——人文村落,风雅家园》,确实是一部介绍潜口的优秀作品,他以极其朴素的文字描绘了中国传统村落——潜口,让人有一探秘潜口与黄山缘由、寻找桃花源的冲动。

  踏进潜口,扑面而来的“桃源”气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烟柳分青霭,桃花带露浓”。湖堤上,垂柳依依,芽苞簇簇;真武坝,桃花烁烁,风姿绰约。巽峰塔巍峨耸立,文峰台环绕塔周;汪氏金紫祠,这座中华民间第一祠,让皇家建筑从此在徽州竖起民间版本,见证了潜口历史文化的鼎盛与繁华。漫步潜口老街,商铺鳞次栉比,无不昭示着“潜口市”曾经的繁荣。史书有载,十座牌坊依次坐落于潜口老街中,现唯存“恩褒四世”坊,龙凤榜上的“诰命”、其背面的“特恩”,彰显了清代乾隆年间汪应庚祖孙四代的行善好义。这些是家族发达、村落兴盛的标志,它承载了多少鲜活的岁月人生,又寄托了多少精神寄托?经历了岁月沧桑的潜口,又何尝不是徽州人文与历史的缩影呢?正如冯骥才所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穿过古老的街道,村外青山秀水,雾气氤氲。神秘的紫霞山轻纱拂面。如果真能穿越时空,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八方隐士追求的“桃花源”就隐身其间。千年岁月,桃花已随流水去,此地空余桃源名。汪济惇曾在《紫霞山十里桃花记》有记:“从壑望山,朱霞际天;从山视壑,丹绵铺地。”汪济惇笔下的紫霞美景盛况,已是久远的记忆。

  四面春山全见影,持杯还倒一峰青。紫霞峰下、阮溪水滨的水香园,是潜口古人的神笔之作,汪道昆的《曲水园记》、梅清的《水香园记》,还有吴逸的《水香园图》都对其赞誉有加。好一处“梅花虽落,流水犹香”的水香园,“生香不断树交花”历史胜景,“花香水淑”的模样足见格调清奇、宜诗宜人。

  紫霞山上茶树飘香,文人墨客也赋予了紫霞贡茶以生命的厚度与张力。明末清初诗人袁启旭《紫霞山试茶诗为粟亭赋》曰:“阮公溪畔是仙家,山上旗枪带石霞。谷雨过时堪小摘,洞云深处有灵芽。烹来活火三春候,坐傍浓荫一树花。莫道卢仝偏好事,天香未许世人夸。”曾经令多少文人骚客慕名而来,多少大儒巨贾烹茶吟诗。“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黄山开山祖师普门和尚自五台山来歙县,汪知默携茶与普门和尚,沏茶相谈于西干山下五明寺,作《冬夜溯五明寺读普门大师行迹感述》。

  紫霞山南面,明代的巽峰塔巍然耸立,远眺山川,俯瞰紫霞街,默默守护着这片世外桃源。它弥补了山川形胜之缺,祈求着一方水土文运昌盛、人杰地灵,它以深邃的目光注视着千年古村的沧桑巨变。

  岁月悠悠,灵山秀水吸引了无数世家大族、文人墨客,孕育了潜口的文化风水,诞生了一大批诗人,形成了“潜口风格”,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歌颂黄山的名诗佳句。前人在评论潜口诗人汪树琪的《冶城游草》时,曾探及潜口的诗歌艺术风采,发现汪沅“年末三十二诗名鹊起,一时酬唱往来几尽东南之美”。其“半豹堂”更是满门诗才、世代风雅。汪知默的《黄山经》、汪士纮的《四顾山房集》《谷玉堂诗》、汪珂玥的《登始信峰》……“百里仙源不断流,夹溪红叶染深秋。十年梦想黄山路,今日绕登响雪楼。”在潜口诗人的心目中,徽州是“故园”,黄山是“家山”,黄山是他们的自豪,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天都峰》《莲花峰》《飞来峰》无不展现出潜口诗人的那种思乡怀旧的游子情怀,黄山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歌吟之中最为动人的音符! 

  古往今来,赞美潜口的诗篇和游记数不胜数,却写不尽潜口苍茫的峦影、蜿蜒的蹬道、郁葱的松林……云雾缭绕的紫霞山,如同一幅缥缈的山水画卷,掩映在五百里黄山,伴着桃花流水,缓缓流淌,流进游人的心底。清初诗人屈大均诗云:“不爱黄山爱紫霞,紫霞中有故人家。多情每遣潜溪水,流出相思与落花。”

  自古圣贤皆寂寞,久负盛名的潜口,也曾繁华落尽,寂寞地等待。走在有官道要冲货商云集的老街,那一条条历经沧桑岁月洗礼的青条石,那雕梁画栋的门楣,还有屹立在方氏宗祠上的进士匾,老街上唯一的一座中西结合的老宅……他们无声地倾诉着潜口老人的故事,也静思着潜口的未来。不甘寂寞的潜口人,求新思变,将旧时“桃花源”,变成今日“养生潜口”,古老的紫霞又焕发出灿烂的霞光。

  走进“养生潜口”,或骑行山水间,或漫步田园里,可栖息于“梦潜口”民宿,探寻渊明故里的传奇故事,享受乡村浪漫;可在“徽州绿道”放飞心情,可徜徉“紫霞美食一条街”品尝徽州正宗美食,安享新安独特药膳。

  “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这些绿色生态发展品牌,将引领徽州粉墙黛瓦、山村袅袅炊烟,共奏诗意悠扬的田园牧歌。赏不完的美景,品不尽的潜口,黄山毛峰茶博园、金紫祠、太极书院、坤沙大戏台、蜀源优昙谷,或古或今、或雅或俗,共同演绎着全新徽州的七彩人生。美丽的古徽大地上,勤劳聪慧的徽州人正在倾情打造山水人文之城、创意创新之城、开放枢纽之城、青春活力之城、美丽幸福之城,朝着“创新集聚、产业多元的高能级新城区”目标迈进,千年古镇、养生潜口的未来令人遐想。

  振兴在途,倾力前行,定不负大好河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专版
   第03版:时事·公告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长三角
   第06版:一周网事·我要说
   第07版:万家灯火
   第08版:影像力
潜口感怀
小巷花开时
长坦往事(下)
大地如歌
亲爱的摘茶凳
黄山日报万家灯火07潜口感怀 2022-05-16 2 2022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