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了,快了,合福高铁就要通车了。
随着7月的临近,有关合福高铁即将通车的消息渐渐多了起来:微信圈里在刷屏,电视播出了最新动态,网站透露了车次表,图片展示着建设进程,有关高铁通车的话题正在集聚,透露着自豪,洋溢着骄傲……一列洁白的“子弹头”,犹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在皖南绿意葱茏的山岭间、在天地人和的徽居旁、在粉墙黛瓦的村落边呼啸而过,飘逸飞驰的动车身影惊艳般印刻进寻常百姓的脑海。
心情也随着这些消息的扩散渐渐驿动起来,丝丝莫名的振奋,夹带着丝丝兴奋的期待,在进入初夏的舒爽空气里,情绪逐渐激昂起来。无形中觉得,游子归家的路途不再艰辛和遥远,外出闯荡的路径多了一条稳妥快捷之选,山环水绕、桃花源里的徽州生机暗涌,将逐渐迎来观念与发展的崭新变革……
是啊,合福高铁就要通车了。感觉没有久远,变化却在瞬间,时代进步的节拍如此之快,我们得抓紧机遇,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发展的思绪和前进的行囊尽力搭载上这趟开往春天的动车。
不经意地回想,有一个日子需要铭记,2010年1月28日,合福高铁在黄山市开工建设;还有一个日子也不能淡忘,2013年10月4日,经不懈争取,中铁公司正式批复增设合福高铁歙县北站并于当日开工。
5年,弹指一挥间。在许多人感叹“时间都去哪儿啦”的时候,那些令人崇敬的建设者们却没有歇下脚步,那些沿线支持高铁建设的当地群众也在热切的期盼中悄悄改变着营生的手段和方法。从那以后的一些日子里,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关注着高铁的建设进程,犹如关注自己孩子的饮食起居,看着它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慢慢成长……从下乡路过、去亲戚家时,看见山凹边、稻田旁堆放的建筑材料、大卡车进进出出,一直到看见高高的桥墩一座座竖立起来,一溜直地从那边山脚穿行而来,绕过徽派的村庄,踏过绿色的原野,跨过高矮的山丘,直向山重水复的远方而去。每次带着小孩从柏油马路穿过高铁桥墩,我总会带着自豪的介绍和殷勤的期盼:喏,那就是合福高铁,看到了吧,北上合肥、北京,南下江西、福建,还可以去南京、上海、武汉,你能走多远就应该走多远……
其实我真不知道高铁是怎样建设的,我只零碎地看见,5年间,这条穿越徽州嘉山秀水的高铁,从征地到备料,从竖墩到成形,从铺轨到试车,并且马上就要正式通车,看见调试的动车在身边的山岭间、河溪上、田野间潇洒地飞驰,展示着流线的身姿、优雅的气质、高端的品位、时尚的动感。我只看见,这种最具中华民族智慧和高端技术的高速铁路正引领着世界潮流,不断向前……动车,犹如报喜的精灵,将迅速拉近时空间距,带动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并将深刻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世界……
记起20世纪末的一天,带着年已花甲的母亲坐上去屯溪的火车,那可是我妈第一次坐火车,平稳而短暂的车程,新奇的眼神洋溢着幸福的笑意,长长的列车载着全家人的舒心和愉悦。还记得第一次坐高铁是在外地,舒适的座椅,敞亮的空间,平稳得感觉不到是在车上,而像置身自家的客厅里……
现在,黄山脚下,徽州的家门口,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秀水之间,水稻油菜茶棵地上,牌坊村落水口林边,一列列白玉般的动车即将穿梭来往,我心驿动:远方的你,啥时有空,坐上高铁来徽州,来我家吧。
是啊,坐上高铁,来我家徽州吧。
肯定比坐客车、火车以及自驾车快多了:从合肥过来1个多小时,这比10年前那次哥们几个从南京坐火车到黄山花了6个多小时要快多少倍?从南京过来也就3个多小时;去福州也就3个多小时;去北京,也就6个小时左右——十几年前坐火车去北京,最起码要一天一夜!而且听说,对开及经停黄山的车次有60余趟,经停歙县北站的车次也有20趟,而且票价也不怎么贵。相信从其他城市来黄山、来徽州,一样的方便快捷。
坐上高铁来徽州吧,这里是中外闻名的黄山脚下,驰名天下的徽文化故乡,这里山清水秀,人文厚重,无限大好风光;这里天蓝蓝、水蓝蓝,千年的徽州依旧千年前的模样。坐上高铁来徽州吧,我陪你踏名山、逛古城、走老街、看牌坊、转祠堂、游古村,还有,乘一叶扁舟把自己尽情放养在溢彩流光的新安江上。坐上高铁来徽州、来我家吧,我陪你游古宅古巷古道古塔,我陪你看日升日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闻着季季不同的花香果香,在诗意的浮生里放松疲惫的身心,在这里慢慢踱步,休闲、洗肺、健身、养心,面朝山水,心生欢喜。累了就歇下,在美人靠上、在花格窗边、在亭台楼旁,忘记曾经的沧桑,微笑地回忆那些温暖的过往,你我依旧年轻时的模样……
坐上高铁来我家吧,我在徽州等着你。我相信,等到的、遇见的,都是最好的我与你,以及你我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