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民政局按照活动总体要求和部署,深入走访调研,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结合实际,建立起解决基层、一线和群众困难问题的长效机制,取得实效。
完善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制度。下发了《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完善保障政策措施,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制度规定,我市对困难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人均补差标准每年确保提高10%以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确保每年增长10%以上;政策范围内的医疗救助比例每年保持一定幅度提高。
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以“托底线、救急难”为目标,全市民政系统积极开展对临时生活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在救助范围上注重实现全覆盖与救重点相统一,在标准设定上注重“托底线”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程序上努力实现规范操作与快捷办理相统一,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急难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临时救助927户,发放救助资金146万元。
建立救急难发现机制。以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契机,对全市困难群体进行了全面排查,切实掌握他们的基本生活、参合参保、就业再就业、灾后重建、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明确救急难责任主体,要求区县政府和乡镇街道建立领导包保责任制,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及时发现困难予以救助;设立并公开社会救助热线电话,畅通困难群体申请救助和有关人员发现报告的渠道;加快构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制度,为解决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救助及时”打造绿色通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准确判断急难情况,确保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
加大社会养老事业培育,加快农村敬老院和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今年,全市将完成10个敬老院的新建、改扩建任务,新增400张床位;完成9个项目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任务,新增养老床位8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