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文化·人】~~~
【文化·人】~~~
【文化·人】~~~
【文化·人】~~~
2013年07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人】
谈立场
  □ 屯溪 董 建

  与几位友人闲聊,有人戏说当前艺术行业中,摄影门槛最低,照相机功能越来越先进,买个不错的相机,价格也是许多人能承受的。最关键的是数码机不是胶片机,买了照相机,基本就不需要什么成本了,读完使用说明,就可以痛快地猛按快门,男女老少咸宜。这既是笑谈,也是实情,在当代,我不知还有那个门类的门槛比较高?比较严?只不过级别高些的协会,钻进去费的劲要大些而已。既然如此,是哪级协会会员能说明什么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能钻进去,也说明人家还是有本事的,起码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能耐的。陆游不是传授他儿子秘诀说“工夫在诗外”?我不是开玩笑,我说的是当代陆游们。

  摄影不说了,其他的艺术也不说,这里只扯书法。书法大概是继摄影等个别门类之外门槛较低者,因为除了文盲,几乎人人都会写字。并且,自己觉得自己是书法家的,比起自称自己是摄影家的要多得多,毕竟许多人拍照只是自娱自乐而已,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却是要骗人家银子的。

  中国书协章程规定,“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之一者可提出入会申请:1.在创作上有较高水平;2.在理论研究上有较高成就;3.从事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组织工作有显著成绩或有突出贡献。”2、3对大多数人不适用,唯有第一条可努力争取,所谓“在创作上有较高水平”,基本指的就是入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达标了,就自然入会了,并不必去低三下四求人。于是,许多人就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入展。然而问题是入展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非易事。也因此,一些人拿到中国书协会员证,就像拿到了营业执照,忙着开张赚钱去了。有些人,对于会员这种事,表现出不屑一顾,这种态度不一定对,会员中有南郭,但不是人人都是。也有些人,只认会员,也是大愚,其中原因就不必去说了。会员就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许多人拿了证,就不会再去参加展览,成为名家,更是如此。换个角度看,参加书法展览,其实就是一批书法新人在角逐。当然,这个新人不一定就是年轻人,而是针对未入过展者而言,即使他有很长的书龄。

  我曾经说过,徽州有不少心高气盛的人物,但功力有所欠缺。据说我曾因此得罪了一些人,但我今天还是如是说。本地书坛最大的问题是既不传统,又不现代,标榜自己学传统者,不知传统实为何物,以为临像了古碑帖上几个字,或模仿几分像某名家,就以为是书家了。而所谓现代者,其实是以模仿千人一面的当今流行书风为能事,或者任笔为体,狂涂横抹,以为个性之体现。两者站在各自的阵营里,互相攻讦,自以为是。其实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不过是各自模仿的对象,一是古人,一是今人(或者自我),仅此而已。如硬要评判一下高下,我以为就目前状况来看,能入展者水平明显要高一些,因为在当今所谓流行书风中,也蕴含了不少传统的因子,虽然这个因子是其他被模仿的书家挖掘的。至于现代意识方面,两者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起码一个只是写字,而另一个多少具备创作意识。也许有人反驳我,历史上的著名墨迹,比如“兰亭”、“祭侄稿”、“黄州寒食诗帖”、“韭花帖”等,不就是古人写字吗?如果要这样问,我是不会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你不懂,许多人懂的。

  写到这里,我发现离题远了,上面说的虽然是我对书法的一些认识,也可以说是我的书法立场,但我在这里要说的立场,是军旅书家王立场(见右图)。前几年就有人向我介绍立场,在朋友热情的穿针引线下,用别人的手机寒暄了几句。真正相识,是2011年在太平湖畔,共处的两天里,既见识了他的书艺,也了解到他学书的勤奋和不耻下问。后来见面虽然不多,但通过QQ,还是捕捉到他的一些爱好和动向,比如他爱古琴并能弹奏。中国书协会员以外,还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入选过多次全国书展并获奖……

  立场书法,四体皆工,篆书写清人小篆,也写金文大篆,隶书则汉碑简牍均有涉猎,气息古雅纯正。行草书得明人遗绪,兼有晋唐规范,点画讲究到位。自然,作为当代书家,而且自觉接受当代人的书法意识和表现手法(立场曾参加当代名家任教的书法班),在其作品中没有显露,反而是奇怪的事。立场创作能力很强,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见其一批扇面,书写精到,堪可把玩。近期书作,动辄寻丈,或条幅,或楹联,或四屏,气势奔放热烈,执如椽大笔,挥写擘窠大字,大有笔墨未到气已吞的意思。立场是一位有二十余年军旅生涯的军人,但我并不想用诸如戎马倥偬这样的一些词汇来形容他,因为毕竟是和平年代的军人,而且从事的是文职艺术创作,那样写,难免有些矫情。但在部队时间长了,一定有所熏陶,身着军服,就不可能和百姓一样举止,这些方面,或许已潜移默化在他的作品中了。立场待人接物,进退裕如,张弛有度,文质彬彬,一如其书风。在QQ空间里时时秀爱女倩影,父爱溢于言表。文学艺术的涵养,使他具有谦谦君子之风,赞一句剑胆琴心,应该还是贴切的。

  立场多次入全国书展,说明他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和现代意识,我前面说的“立场”,只是将入展作为一个手段和演练,不是仅仅作为敲门砖,更不是最终目的。当今的年轻书家,缺少的是传统文学艺术修养和功力的锤炼,最不缺的则是聪明和投机。而立场却能将上述方面处理得很好,有些前边说了,不必重复,这里再说说对待传统的态度。立场在QQ空间贴“不跟风”,我想这个风应该指的是流行风了吧?这当然是对的,任何风,都有刮过去的时候,只知道跟风,最终失去的是自己。其他人学传统,是他人对传统的取舍,适合他自己,但对你未必合适,或者因为消化不良,还抛弃糟蹋了许多的精华,所以还需要自己去传统中发掘。立场走的路,和许多成功者一样,就是既接受当代书坛优良成果,更坚持回归传统,浸淫其中,吃透精华,领悟精神,最终发现和塑造自我,避免做浅尝辄止的伪学传统者。传统和经典,不是枷锁,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郭德纲在《过的刚好》一书中引张伯驹就收藏说的一句话“不知旧物则不可言新”,话很朴实,但能给人许多启迪。郭德纲说:“《西征梦》那个段子说出来之后,别人夸我们,说这新节目真好!什么新节目,一百年前就有了。当时是说一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去见西太后了,派兵去打太平天国。事隔不久就改了,改去见袁大总统,派兵去打其他军阀……我们现在改去见布什了,组一维和部队,你一看这三个用的其实是一个故事框架,主体包袱的结构、人物的性格都没有变化,但是你说布什,就是比说西太后有效果,能接受。这就是传统相声与时俱进的地方……一成不变地继承相声就死了。”郭德纲如果想当书法家,他的成功率比许多人都高,因为他懂新与旧的关系,什么是传统和发展。黄宾虹给学生朱砚英信函说:“近人多谈新艺术。有言太阳光下无新物,皆是旧翻新,否则痴人说梦耳。自古至今,由新而旧,旧而又新,去旧换新,如衣食住皆然。不过除弊兴利,仍是穿布吃米盖茅屋做起,不能别寻新的。”黄宾虹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评论家说他的书画作品有现代意识,据说他自己曾说自己的画要过五十年后才能被更多的人理解。这多让人感慨和扫兴啊,按照黄宾虹先生自己的话说,不就是“旧翻新”吗?!但我们连这都看不懂。

  由此,我总结出,第一,不要以为自己很懂传统。第二,不要妄言创新。立场的QQ空间还贴有一句“王羲之是人”,个中意思,读者自己揣摩,或找他本人去咨询。两个立场都说完了,就此搁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文化
   第04版:专版
谈立场
猎猎军旗方寸飘
教他如何不悲伤
吴越文化与徽文化在皖南的交汇(一)
黄山日报文化03谈立场 2013-07-26 2 2013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