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来,黟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立足公共服务平台职能定位,主动对标对表,巧用“加减法”,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实现“交易全程电子化、交易服务便捷化、交易行为规范化、交易流程标准化”,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流程上做“减法”,效率上做“加法”。该中心主动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项目线上办理、场地线上预约、信息线上发布、文件线上提交等“一站式”服务,通过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容缺受理,深化推进项目交易顺畅,有效压缩项目流转周期,实现交易流程“一网通办”“限时办结”,取消投标报名、招标文件备案等流程,交易环节缩减至10个,电子化率与不见面开标率均达100%,交易效率提速超40%。
成本上做“减法”,满意上做“加法”。该中心积极推行电子保函,企业以电子保函等形式替代现金缴纳保证金。目前通过保函形式累计为投标企业释放18.43亿元资金压力,保函替代率达96.7%,极大降低了企业投标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依托不见面开标大厅及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实现服务事项“零跑路”、市场主体“零接触”、交易服务“零收费”,预计全年为企业节约政府采购保证金、投标文件费、交通费等制度性成本超2000万元,有效提升了交易市场主体的满意度。
规则上做“减法”,环境上做“加法”。该中心要求招标人按照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规定,严格招标计划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制度,让潜在投标人提前获取项目信息,有效延长投标准备时间,不允许以各类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推动项目交易竞争更充分、程序规则更透明,今年来提前发布招标计划51条、提前公示招标计划21条,在网站及时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各环节信息1016条,不断加大全过程见证力度,切实保障中小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风险上做“减法”,廉洁上做“加法”。该中心扎实推进“双盲”远程异地评标,实现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区域隔离、远程协同”,避免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廉政风险。今年以来,部署建成5个“双盲”远程工位,开展远程异地评标27次,有力破解了“熟面孔”“围标串标”等问题。紧盯交易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认真查找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坚持预防提醒、防微杜渐,消除廉政风险隐患。运用技术手段,通过机器码比对、IP地址检查等协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交易现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周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