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份,父亲去世不久,我踏上了农家孩子常走的那条路——当兵!接到入伍通知书的一刹那,想着我十八年来头一遭出远门竟是河西走廊的军营,我一脸的茫然,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将是什么?
坐在西去的列车上,看着逐渐远逝的亲人和故乡,曾上过朝鲜战场的一位本家老哥的话在我的耳朵边萦绕着:“到部队去了好好干!人常说想家不出门,出门就不想家,要记住,好男儿是志在四方的!”正当我仔细品味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时,列车上的广播响了,播放的正是张雨生演唱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听着这激昂的音乐,我的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
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我终于抵达了戈壁大漠深处的一所军营。凭着农家孩子所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我不服输的那股子犟劲,在新兵集训的三个月当中,我几乎门门功课都是优秀,很快就博得了部队领导的一致好评,率先被任命为了班长。集训结束后,我下到连队没多久,凭着笔头上的功夫被任命为连通讯员兼文书。几个月后,又被调到营部任营通讯员兼文书。冬季新兵入伍后,我又被借调到新兵训练队去集训新兵。集训结束后,我放弃了学开车的机会,又下到了连队,被驻地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
恰在这时,共青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了旨在拯救贫困失学儿童的“百万爱心”活动,我便写信报名参加了志愿者行列。在部队领导的批准下,我走遍了部队驻地巴丹吉林沙漠的19个村寨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了几十万字的宣传材料,写出了几万字的“百万爱心”讲稿。在我的倡议下,部队和学校联合设立了贫困学生救助基金,挽救了不少濒临失学的学生。为此,《甘肃日报》曾在1992年的11月11日以《郭福全宣传“希望工程”》为题专门报道了我的事迹。
1992年的年底,因为部队裁员我退伍了。坐在东去的列车上,近三年部队的时光就像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一幕幕的闪过,虽然我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但是我一点也不感到后悔,因为我把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三年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三年中,我从一名学生锐变成一名合格的军人,部队见证了我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三年中,我从一个社会青年进步到共青团员再到共产党员,祁连山聆听了我铮铮的誓言;三年中,我始终牢记着本家老哥的话语,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可以毋庸置疑地说:我无愧于军人这个称号,无愧于自己的青春!
退伍之后,我先是参加高考以几分之差而败北,后来又联系几个战友创办了“八一摄影部”,为农村的父老乡亲照相,之后又陆续种地、经商,结婚生子,从2006年开始,我自由撰稿,短短一年时间就发表了上百篇几十万字的作品,加入了市、省作协,被西安一家杂志社特聘为文字编辑,2011年又成功地筹办了部队战友20年联谊会……
回首自己20多年所走过的路,我无怨无悔,我也无时无刻不回想起在部队的情景,我知道,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