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张明在市委党校授课时要求~~~
到2025年,全市乡村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徽茶产业300亿元、中药产业70亿元、养殖产业150亿元、林特产业200亿元、农旅乡愁产业350亿元、数字乡村产业70亿元。~~~
促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
~~~
~~~
黟县:~~~
~~~
~~~
~~~
~~~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构建高能级的金融支持体系

  □ 本报记者 朱西敏

  古有徽商“挟货行贾”,或载一舟而下,或持一担行远,在朴素的商品经济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徽州符号。今日黄山奋进再出发,推动资本互通强强联合,在资本市场的激流中奋勇前进。

  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逐步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善用、活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是推进资本市场完善发展的“加速器”,是促进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互动的“耦合器”。当前,黄山市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推动资本市场更大力度开放,探索引入资本运作新模式,多方合作激活资本思维,整合发展要素资源,赋能主体改造,充分提升投资基金的功效,创新金融供给模式改革,实现了从贫穷闭塞的山区小城到举世闻名的“旅游新城”的华丽转变。

  与此同时,新的定位和目标为“大黄山”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在更大格局更高层面赋予黄山发展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为此,黄山市大力推动“四育三提一优”,开展规范化市场主体“种子引育”行动;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苗圃培育”行动;开展上市后备重点企业“小树选育”行动;开展企业规范化股改“茂林优育”行动;提升上市服务平台能力;提速企业上市进程;提升直接融资规模;优化资本市场发展生态。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10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勇在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专题研讨会上强调,要聚焦新兴产业发展,综合运用基金投入、参股入股、风投创投、政银担合作等方式,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推动实现以政府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带动产业发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乘着资本市场新时代的东风,黄山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先后与杭州都市圈各城市、无锡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长三角创意委、新民晚报等开展战略合作,与上海市杨浦区、奉贤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各地各部门也全面加强与沪苏浙紧密合作,吸引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现金流汇聚黄山,踔厉奋发打造长三角资本的“后花园”。8月23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南分中心在黄山揭牌,便是其中的生动实践。

  “大黄山”,正在资本市场的浪潮叠涌中搏击奋进,初步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梯队格局,用资本市场这个“利器”,擦亮“黄山品牌”。

  打造绿色金融服务“黄山样本”

  今年以来,黄山市以入选省级绿色金融发展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创新设立绿色金融产品,有力促进绿色金融交流合作,不断激发绿色经济后发潜力,让绿色金融为我市经济开出产业发展新“路”、生态发展金“路”和绿色发展稳“路”。

  在产业发展上,我市出台《黄山市绿色金融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意见》,为黄山市绿色金融发展定调筑基;组建绿色食品产业链等5个金融服务团,创新“再贷款+绿色信贷”项目化管理模式,实现精准服务,以绿色金融改革牵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产品创新体系,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贷、劝耕贷、光伏贷、旅易贷、名茶贷等绿色信贷产品,积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推进林权、民宿经营权、水电站电费收益权、污水处理应收账款、旅游景区收费权益等担保方式创新,落地全省首单茶园绿色防控专项保险、黄山市首单古树综合保险,有效助力绿色农业发展。随着创新产品的不断增加,黄山市金融资源向生态农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绿色产业集聚,绿色信贷总量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186.34亿元,同比增长59.06%;绿色保险保费收入4979.6万元,同比增长18.9%。

  在生态发展上,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黄山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大力发展精致农业、新型工业、全域旅游,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壮大。同时,建设全市农权、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权交易平台,支持探索碳汇、水权交易;在全市建成市、县、乡三级交易体系,开发线上、线下双渠道交易系统,圆满完成全省首笔水排污权交易、全省首笔线上林业碳汇交易、新安江流域首笔水权交易,保障全省首个“零碳会议”落地黄山。

  为了山更青水更绿,黄山坚决守护生态安全,在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过程中,调动各类金融资源,累计投入资金206.95亿元,实施新安江治理项目325个,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新安江模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伴随着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壮大,黄山市点绿成金跑出“加速度”,绿色也成为黄山经济发展的底色。

  势已起便不可落,气要鼓而不可衰。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优质资本青睐黄山、重仓黄山,黄山发展的动力将越来越强、后劲将越来越足。手握黄山和徽州两个顶流IP的“大黄山”,将努力发出资本市场的“黄山倡议”,形成资本市场的“黄山共识”,以最佳状态、最大努力,加快推进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版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多元产业齐发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
全省积分新规为基层河湖长“吹哨”
老有所学 送戏下乡
我市两村居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创新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度黄山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揭晓
图片新闻
着力构建高能级的金融支持体系
广告
黄山日报综合新闻02着力构建高能级的金融支持体系 2022-11-11 2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