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黟县着力释放创新活力,高质量建设大黟山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和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碧阳镇树标杆、走在前,致力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为黟县创新实践的生动注脚。为此,记者分赴该镇碧山、关麓、丰梧、南屏、古黄五村,聚焦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展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动人图景。
南屏村:
党建联建促振兴
“‘影像南屏’项目是小米集团党委和碧阳镇南屏村共同发起的中国志愿者项目。2023年5月31日,双方通过党建联建成立影像南屏临时党支部,南屏乡村振兴事业翻开新篇章。”8月20日,碧阳镇南屏学馆,来自上海市宝山区,现为新乡人代表的影像南屏临时党支部成员柏曹华说,目前,支部由33人组成,建立以南屏村原乡人、返乡人和新乡人为主体,政府、村集体共同参与的党建联建新机制,深挖南屏乡村内涵价值,打造“影像南屏”数字IP,持续激活乡村新活力。
据了解,影像南屏临时党支部成立一年多来,持续延伸扩容“影像南屏”IP的内容与产品,“影像南屏”Logo 在南屏村落地,举办“影像南屏·南山集”乡村市集、“影像南屏·村里有亲戚”小集市,推出“影像南屏·南山悠游”旅行方案,举办“影像南屏·2023稻田音乐节”“影像南屏·2024插秧节”等,并不断迭代升级。“我曾在上海做电商,现在算是返乡人,也是党支部一员,最近在为筹办第二届稻田艺术节忙碌。”黄山七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如意告诉记者,七约有机农场扎根南屏村近10年,从最初的20亩有机种植基地,到现在已带动1000多亩土地转型发展有机种植,抛荒土地被有效使用,带动132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3000元,同时通过订单种植有机稻米,带动黟县5个乡村10个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有机种植,户均年增收10万元;通过有机稻米种植、米酒酿造厂、休闲农业旅游等,带动80多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5万元。
南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露介绍,为充分发挥影像南屏临时党支部优势,确保党建联建工作更方便快捷、灵活高效,他们以村办公司(黟县五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运营方,整合南屏村自身及周边旅游资源,举办各类活动,推动南屏村农文商旅融合,打造文旅消费综合场景,带动全村旅游收入超400万元。2023年,南屏村旅游人次14.2万,村集体分红30.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7万元。接下来,南屏村将继续做好党建联建工作,加快补齐旅游设施配套不足短板,实施村庄传统风貌整治,推进古村落活化保护,推动整村旅游环境改善,探索稳定高效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姚大盛·
古黄村:
治出乡村好“钱景”
近年来,碧阳镇古黄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探索人民群众说事议事与基层民主协商议事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工作法,创新形成“党建引领、代表参与、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古黄模式”,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生态村,省级“森林村庄”“民主法治示范村”“敬老文明号”及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等荣誉。2023年,古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至6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2.46万元。
古黄村始建于唐末宋初,是篆刻大师黄士陵故里、中国传统村落,辖13个村民组755户2050人,有耕地3482亩、桑园670亩、茶园1320亩、林地920亩,村民主要收入依靠旅游、茶林经济和外出就业。依托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田园风光,该村以高水平乡村治理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先后引进黄山市双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山市古筑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黄山市黟县泰和瑞中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黄山千江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创新发展五黑特色农业及康养研学,建成千亩黑玉米、百亩油茶黄精综合种植基地,培育伫·古筑、古筑艺养研学及中药材家庭农场,逐步建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创业创意新乡村。
今年2月,村民因赡养发生纠纷,村调委会及时介入。4月,古黄村西二组两户村民因拆建围墙导致不和,村调委会促双方握手言和。7月4日,村民反映一农户家围墙倒塌,存安全隐患,村委会获悉后立即处理。“乡村治理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在古黄村,群众反映的所有事项均实行清单化管理,闭环式办结。”古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福昌介绍,自治增活力,法治扬正气、德治促和谐。该村党代表、人大代表、两委成员、协商议事会成员、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等,通过“议事长廊”“百姓评理说事点”“代表活动室”定点接访,并上户宣传,收集意见建议,普及法律法规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通过建立智慧古黄平台、村民议事微信群、接听群众来电等方式,实时关注群众心声;创新矛盾纠纷“立体防、众人议、细心调”工作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今年古黄村试点“旅居乡村”建设,截至7月20日,共接待6批220名游客来村旅居,收入11万元,村集体纯增收约1.8万元。该村还设农产品专柜,带动农户销售农产品超5万元。不久前,孙福昌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和新农人座谈会上分享经验。
·钟 伟·
关麓村:
景村共生翩翩飞
“关麓村位于黟县盆地西南角,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1200余人,是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八大家’连体古建筑群和多座书香宅院,有‘中国古代私塾文化博物馆’的美誉。近年来,我们联手景徽公司,致力推进景村一体化建设,打造大景区花满村。”碧阳镇关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利生边说,边领记者走进关麓。
公路边,荷塘绵延,莲荷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得山咖啡馆在蓝天下别具一格,徽派风格与金属材质交融,古韵与现代交响。“这里原是垃圾站,中环洁负责垃圾清运后,成了废弃建筑。今年6月,我们将它改造成咖啡馆,广大游客多了一个休闲去处。”站在咖啡馆屋顶的露台上,胡利生笑言,这里还可以“上房揭瓦”,年轻人喜欢。村中,多个节点正在施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关麓等你。”一面面徽景墙上,描绘诗与远方。一条石板路正规整重砌,廊亭上挂“官路”牌匾。村中房屋大面积改徽,其一被改造成“射箭馆”。溪流潺湲,石桥新砌,旁边将辟徒步小路,通往帐篷客度假酒店。稻浪起伏,中有牧童骑牛造型。一旁,旅拍基地初具规模。罗汉岭上下,驴爸爸亲子乐园抓紧建设,含空中飞索、丛林穿越等诸多项目。
“今年2月,我们开工建设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分6大板块实施,包括道路提升、河道清淤、徒步道建设、景村串联、节点打造、改徽等。”胡利生介绍,近年来,该村利用多元价值塑造乡村振兴新场景,自2017年始,成功招引上海驴妈妈集团、北大校友会等社会资本和人才落户,打造关麓乡村国际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占地5.13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有六大创新板块(关麓八大家景区、帐篷客民宿集群、乡村旅拍基地、驴爸爸星球探索亲子乐园、沉浸式演艺中心、中医康养社区),一期项目帐篷客营地于2022年10月营业。2021年,村里通过黟县两山转化平台,完成16栋古民居20年经营权流转,企业得以打造非遗展示、旅拍等业态,带动村内农家乐、民宿等发展。企业与村集体携手推进乡村运营,建设村落景区、乡村旅拍基地,关麓景区今年1月开业。为力促景村共生,该村实施积分制管理,结合家禽圈养、无乱堆乱放、支持村里工作、无纠纷发生等,评定A、B、C级示范户,过年挂牌,并予激励。
栖息在风景中,该是怎样的幸福?景村共生的关麓模样,让人们看到乡旅生活曼妙的打开方式。
·黎小强·
丰梧村:
“凤栖丰梧”绘新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丰梧村围绕“凤栖丰梧”发展定位,创新柔性引才方式,积极引进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发展乡村产业,让“昔日的贫困村”蝶变为“今日的幸福地”。
4年前,95后海归企业家褚一凡为黟县山水人文所吸引,到丰梧村建设朴蔓农场,成了当地新鲜事。为加快项目建设,丰梧村围绕企业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资产配套,同时组织村干部入户,引导村民支持企业发展。目前,朴蔓米酒厂投入运营;露营基地、萌宠乐园、书吧、咖啡吧、停车场等设施齐全。农场还推出“福虎添亿”“粽望所归”等农产品礼盒,促农增收成效显著。
路边,一张海报毫无破损。细问得知,这是丰梧·季乡村建设行动的宣传海报。有村民生怕海报被风吹跑,主动找来双面胶粘牢。此举背后,是村民对人才的尊重、对乡村蝶变的惊喜。丰梧·季乡村建设行动,由刘鲁滨和妻子张靓秋发起。他俩分别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耶鲁大学建筑系,现为丰梧村“新村民”。2023年初,国内外10余名建筑导师和建筑学子响应招募,来丰梧开展乡村建设实践。
“把人才服务好、村庄建设好、生态保护好、乡风培育好,就会有更多人才、资本下乡。”村干部透露,村里将建一条步道、两条骑行道,串联村里各企业,促村企更好发展。据了解,已有12名荣誉村民加入丰梧大家庭,包括鲁班奖获得者张保国,安徽省民宿协会会长、无名初民宿创始人陈熙等,张靓秋、褚一凡同为安徽省新农人协会副会长。
一年多来,参考借鉴乡建青年的规划和设计,田野驿站、徽州巷陌、水渠廊桥、乡村记忆博物馆等相继落地丰梧,不仅塑造了乡村特色风貌,还让村民有更多休憩空间,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新契机。
定期举办流动“KTV”“星光电影院”,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两届朴蔓露营音乐节、无名初“陌上清音”音乐节等活动……丰梧村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吸引各地游客“潮玩”。
“在案台山那里,我们村和朴蔓合作,打造朴蔓蘰居民宿项目。”村干部说,项目推进中,通过存量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村集体可获75万元纯收入;通过联营共建,村集体每年还将获18万元纯收入。
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丰梧蓄势勃发。2023年,丰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38.66万元,纯收入65万元。预计2025年,村集体纯收入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00元。丰梧村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朴蔓农场)等称号。作为2024年度和美乡村省级精品示范村,该村正加速建设国际设计之村、自然疗愈之村、产业融合之村。
·许 晟·
碧山村:
创意创新动能足
碧山村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村落,有1660多年历史。该村立足独有资源禀赋,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坚持创意赋能、文化加持,发展成为集文旅、休闲、娱乐、文艺创作为一体的新型创意乡村。
该村地标云门塔前,露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里的时蔬长势良好。地上放着一竹篮刚采摘的蔬菜,有豆角、辣椒、茄子、秋葵等。郑涛说这些是盲盒的配菜,一会儿送到县城的店里,用泡沫盒装着,再塞上几袋冰块,就可发给客户了。3年前,郑涛将盲盒玩法创意用于蔬菜销售,用自产蔬菜混搭拼成“蔬菜盲盒”,放在微信朋友圈里销售,成为爆款。之后,他成立黄山拜年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碧山流转土地实施“萝卜计划”,打造露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新鲜酱菜加工工坊、碧山乡村共建试验场田园综合体,以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2023年,该公司依托自有基地,坚持有机种植,链接78户农家菜园,销售蔬菜7万公斤,直供长三角等地大城市,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萝卜计划”进一步激活乡村、链接城市,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获评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
穿过青绿田园,沿着幽深古巷,来到云贤研学基地。这里原是村汪氏支祠,建于明代,当地人称石狮祠堂。一村干部忆起童趣:“祠堂大门口原有2个石狮,我们小时候经常骑在上面玩,石狮背上磨得发亮。”后因年久失修,祠堂几近坍塌。2017年,90后“归乡人”汪苗苗盘下石狮祠堂,自行设计、修缮,打造云贤研学基地,设计研学课程,延请非遗传承人、手工匠人授课,动态展示非遗技艺。如今,祠堂四面均设非遗展示区,徽州鱼灯、徽瓦彩绘、徽州传统糕点等项目引人驻足。
名贤堂、工销社、“村口”、“瓦舍”、“巷堂”、“寒公子”、“一席地”、“黟云·碧山”、“一个店”、“程记糕点”……目前,碧山村拥有各类民宿餐饮44家、创意小店11家,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
创意碧山,处处涌动青春时尚,游客流连忘返。2023年,碧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获评市级AAA景区村庄;进村游客9.8万人,过夜游客2.3万人,带动综合旅游收入1500万元。
·许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