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牙角雕

黄山日报 2023年09月27日 杨 青

  □ 杨 青

  我有一个泰州朋友,摆摊子认识的,我叫他小赵。有一次,我们一起到南通,两人住在一家小旅馆的同一个房间。十几年前穷得不得了,十块钱一晚的招待所,已经蛮贵的,哪里舍得住宾馆。

  入夜,小赵有些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们盐城出了一个笔筒,你知道吧?”

  我脑海中似乎有道光划过,但又抓不住,只好说:“不知道啊,什么笔筒?”

  “一个竹雕的笔筒。”

  “我们农村量米的竹筒多得是……”

  “什么量米?这是嘉定派的竹雕大家周芷岩的,叫周灏,芷岩是他的别号。”

  “长什么样?”

  “管它长什么样,关键是周芷岩的,哪个傻瓜不知道周芷岩是大家啊!”

  周芷岩?周芷岩!想起来了,那只刷了银灰漆的竹雕笔筒!原来周芷岩是个大家!

  小赵还在自顾自地叨叨:“才卖了一千多块钱啊,这个傻瓜才卖了一千多块钱。最后人家收去卖了五万块钱。这个傻瓜,唉!”

  小赵不知道的是,还有个更大的傻瓜,就坐在他边上。这个大傻瓜卖出这个笔筒的时候,仅仅得了一百五十块。

  心中哀叹,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笔筒,竟然能卖这么多钱。

  这个笔筒,是我和另外一个朋友出去“铲地皮”时遇见的,朋友花了十块钱买到手。笔筒高十三四厘米,直径八九厘米。上头刷了层银灰漆,我看了几眼,上面是用线条刻的山水画,满满的。因为自己也画画,看了看图案,觉得不错,就跟他说,你卖给我吧。三十块钱就成交了。

  当初也不觉得这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对竹雕一窍不通呀!

  拿到手后细细看,发现落款是一对小印,一个刻的是“周”字,另一个刻的是“芷岩”。周芷岩?谁啊,不认识。

  今天大家搜一下就都知道了,周芷岩,名灏,字晋瞻,号雪樵,又号芷岩,又作芷款、尧峰山人、芷道人、芷叟、樵叟,听说他还有一副美须,风度潇洒,又自号“髯痴”。嘉定人。他在前人画法刻竹的基础上,一变为浅浮雕及平刻,不借画稿,以刀代笔直接刻写,被认定为清代竹刻开创新法的第一人。

  反正就是很有名就对了。

  但是这些,当时我都不知道呀,也没有地方可查,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百度都不知道。那时收藏的资料全依赖书籍记载,但关于竹雕的书籍,一向是极少的。加上那会儿刚入行,哪知道竹雕的名贵。

  没过几天,有个同行来我家,看到这个笔筒,他倒知道是老东西,只是说,这个灰漆不好弄啊。我想了想,是啊,即使明知是在讨价还价,也就一百五十块钱卖给了他。

  这人也是个粗人,并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拿了小煤油灯去烧,漆是去掉了,但笔筒本身也被烧得裂了条小缝。过了几天,他碰上个泰州人。泰州的木雕、竹雕、牙雕、角雕自古都十分兴盛,耳濡目染的泰州人当然就识货。就这样,那个泰州人花了一千块钱,把烧裂了的笔筒买走了。再过了没多久,这个识货的泰州人,把这个笔筒卖给了一个更识货的天津老板,价格是五万块。

  现在这个笔筒,市值已经有几十万。

  都来不及后悔!前头已经错卖了一个鎏金佛,现在又错卖了一个竹雕笔筒,我那个后悔呀,自此就对竹雕上了心。

  过了些时日,又在朋友那里碰到一个老寿星竹雕,看着是清早期的雕工,可有趣,老寿星的头和手里头还有关节,都是可以拨动的。可惜头破成了两半,只用一条铁丝粗粗箍着,看着扁扁的;一只手的关节也快坏了,竹雕上面也没有落款。

  大概是破损得太明显,我问他多少钱,他就直说他也不知道多少钱。两个人都看不准真正的价值,他就说:“兄弟,我比你大十几岁,你就给个五十块钱吧。”

  “五十块钱太多了!头都坏掉了,手也马上要缺一只,关节都坏了嘛!”

  成交价就讲到了四十块钱。

  我虽然也不知道这个老竹雕具体值多少,但吃一堑长一智,吃过大亏,现在意识到老竹雕是很值钱的。反正也很喜欢,买来仍然很高兴,毕竟上次那个小小的笔筒卖了五万块哪!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