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探幽仰山行

黄山日报 2024年07月17日 杨有华

  □ 杨有华

  车到云走璜尖处,璜尖乡很有创意地建了一处游客打卡点,供游客停车休憩。这是璜尖公路的最高峰,可以远远眺望屯溪,近看山下,公路像一条黑色的游龙,一路盘旋而上。

  我们把车子停好,改为步行登山。上一个小坡是外婆亭,这里有一个观光台,站在观光台上,可谓一览众山小了。再向前我们从一棵倒下的松树上爬过便是仰山寺遗址,可谓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整个遗址已经没有多少空地,大部被各类柴草杂竹占领,拨开竹子能见到一些墙角石。在古新安郡即徽州有记载:吾郡有三山,曰黄山,曰白岳,曰仰山,三山鼎立。

  我们走过遗址,转过山岗一湾碧绿的湖水直抵眼前,虽然中间还有不少树木的遮挡,但我们可以透过树木的缝隙看到湖水,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湖边,来到“那伽定处”,这处高1米、长4米的崖刻,可以辨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刻,有潜龙入定其中之意。有诗云:鱼目常在定,而况於神龙。是知彼三昧,万壑并千峰。

  那伽定处上方还有一处两个字的崖刻,至今无人能辨,从字体和刻制的技术上看,年代在明以前,在明代的记载中只提到这处崖刻,也没写明刻了什么字。

  已经看到了林中隐隐约约的山花,我们走到崖刻“龙湫”处,字迹清晰,左侧小字为僧性玉起,程涓书,右侧小字为程士廉题,程涓曾在《登仰山》中写道:为谒灵山好,扶携愿莫违。空盘风是驭,斗折石为扉。雨向山腰落,云看杖底飞。沾濡吾不厌,慧日近瞻晖。

  向前走去,不一会到达“仰山法界”崖刻处,源芳乡在此处立了一块仰山石刻保护碑,“仰山法界”字面有水渗出,若不是有保护碑,真的不信这里有个石刻。

  再向前,古道多处被洪水冲得不成样子,好在前些时间有一班户外游客冒雨而来稍事作了修整,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山上的竹园已经杂柴无数,竹笋在胡乱地生长着,应是好久没有人管理了,行进数百步便来到“返照”崖刻边,“取其回光返照之意,意为登山观佛过剪刀门,剪绝世缘,憩石下,三业清静,然后发无上心也。”

  前面二百多米就是一善亭,两山相对而峙,形似于剪,故名剪刀门。亭子跨山而建,行人穿门而过,我们进的是后门,门边悬崖上“云门”两个大字清清楚楚,这得感谢那些热心的游客,将这两个字擦洗得干干净净。古称白云过此,竟分断飞去,是以又称分云门。有诗曰:“两峰峙作门,谓剪宛相似;入此断诸缘,亦毋轻造次。”

  对面的那一边是前门,中间相隔10米,早前有建筑,供行人休憩,可以遮风避雨,门头正中的石块上刻有“一善亭”三个清晰的大字,亭子由一块块的巨石干砌而成,建于何时无从查考,明代的记载中就已经有了这个石拱门,我们感叹古人的智慧,石拱门上的巨石一块都有几百上千斤,在这高海拔的山顶上,我们无法理解古人是如何完成这样一项艰难的工程,还有这样一条长达8公里的石板路,劳动人民的智慧令人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