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

黄山日报 2023年09月27日 野 蔓

  □ 野 蔓

  想去黟县柯村镇三合村,有很多条路,因为它与池州市石台县交界,这次黄山日报70周年庆,组织大家到三合村看发展写变化,我没走寻常路,从美溪乡绕黄姑河上了石台过了边界路到了三合村,指示牌上写着“黟县欢迎您”。

  三合村沿漩溪河分布,全线长11公里。虽是白露时节,但阳光还是那么火辣辣的,路边的稻子差不多都黄了,一个丰收的季节,我又来到了三合村。

  十几年前我在柯村镇工作,经常到三合村,但印象最深的一次还是因为做民生工程采访。我拍摄的题目是村庄道路给老百姓带来的变化,在三合村沿路询问百姓对道路的期盼和感受,结果闻到了一阵扑鼻的饭菜香味。正是傍晚时分,饥肠辘辘,有对夫妇在吃饭,看到我扛着机器忙招呼我坐下一起吃,我也不客气就坐了下来边吃边聊,这村民自己养的猪自己晒的肉是真香啊。

  回忆往事深感百姓的淳朴和村庄的点滴变化,如今的三合村更是不同往日,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发生了美丽蝶变。

  三合村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曾是一个以茶、林业为主导经济的县级贫困村,经过多方努力和共同筹划,2017年开始,三合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建设泉水鱼池20口,因为有好的生态、好的水资源,三合村的泉水鱼越来越出名,泉水鱼产业已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支撑。

  这次我没看到“致富鱼”,因为村里正在改建养殖基地,基地门口的鱼雕像栩栩如生。从村干部口中得知,当地已争取到48万元资金用于改建泉水鱼基地,并且已申报项目库采购鱼种2500公斤,看来这泉水鱼仿佛跃龙门似的,要带着三合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合村有个必去之处,那就是漩溪塔,当年我可没少跑上去。这是一座以砖为主体的锥形宝塔,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咸丰元年重修。塔共五层,高18.9米。站在塔上,三合村的风光一览无遗。虽然风光秀丽,但就只是一座塔,并没有多少人前来游玩。当地政府和村里一起想办法,修复了皖南红军分院,将漩溪塔和皖南红军分院结合在一起,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同时,加强与柯村村的红色资源协作,构成“皖南瑞金”红色旅游共同体,开发了帆布包、红军水壶等特色红色旅游商品。慢慢地,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重走红军路,三合村的红色旅游IP也越来越响亮。

  在三合村村委会,镇政府和村两委说着三合村的现在和未来,尤其是村支书,对村里每件大小事都如数家珍。让他尤为自豪的是三合村的“幸福小食堂”。

  三合村有很多60周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孩子多数常年在外工作。村里结合暖民心行动,利用村内的废弃小学改建成老年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代餐服务。60—69周岁老年人6元一餐,70周岁以上老年人5元一餐。实惠的价格、卫生的环境很受老年人欢迎,小食堂,大民生,老年助餐点让老年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想着,当年的那对留我就餐的夫妇是不是也经常在这里吃饭呢。

  这就是现在的三合村,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下,它收获的不止是金灿灿的稻子,还有越来越丰富的业态和村民越来越多的笑容。而在全中国,我相信有不少像三合村这样的村庄,它们很偏僻甚至很普通,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帮扶,它们会越来越闪耀,越来越美好!